搜索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话:400-388-3624
Q Q:9164338265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48号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中欧体育官方网站城市范例

发布时间:2023-12-28 12:03:07 作者:小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并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单独列章阐述,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这也让浙江从省域层面率先开启了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2003年—2023年,历史的棹桨也许只是一挥间,但对于浙江以及杭州的教育而言,这段时光足以铭记史册。20年间,杭州教育以“八八战略”为发展总纲领,一直不断向纵深推进。正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源头活水,发扬敢想敢做敢担当的勇立潮头精神,才有了当前杭州教育厚积薄发的大好局面。

  面向未来,杭州教育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立心铸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提供不竭的动力。

  1.来杭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权 不断优化资源布局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

  拱墅区新昌路,杭州市树人小学就坐落在这里。这些年,树人小学一直承担着一个重要使命:努力让来杭务工人员子女“读好书”。

  怎样才算“读好书”?在树人小学校长刘庆勇看来,“本地孩子有的,外地来杭的孩子也要有。”为此,学校坚持做好养成教育、办起爱心小屋、培养少年交警、开设家长学校,一批批“新杭州”学子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加速了融入杭州的脚步。

  21世纪初,实现从温饱到小康跨越发展的浙江,比其他地方更早遇到“成长的烦恼”。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入浙务工,其子女的读书问题该怎么办?

  杭州体现了大气开放的胸襟,市委市政府将其明确为政府责任:“同一片蓝天下”,务工人员子女与杭州市民子女一视同仁。除了安排公办小学随班就读,还在务工人员居住相对集中、公办学校无法全部接纳的区域开办专门学校,树人小学就是其中一所。

  这个解决了“世纪难题”的杭州模式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教育部在杭州召开现场会,对杭州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杭州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6.53万人,2023年,这一数据上升至28.63万人。孩子的入学有了保障,让更多务工人员心无旁骛地扎根杭州,为城市建设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教育是满足老百姓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座城市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关键要素。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基础,随着杭州城市发展,大量新建住宅交付,教育资源能否跟上,又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

  2005年,杭州出台《杭州市区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率先提出了小区配套学校的概念,当时这在全国都具有前瞻性。“当小区建好的时候,学校就建好了,从根本上保障了就近入学。”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钥匙工程”。

  进入新时代,随着“三孩政策”放开,学龄儿童增多;作为人才流入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城市,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在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者子女的数量也在递增。这些因素都对杭州教育的投入和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资源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过去杭州实行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百户指标为幼儿园11生/百户,小学22生/百户,初中11生/百户。最新的《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获批后,百户指标基数有了适当提高,且不同区域根据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差异化设置。”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钮俊介绍,近5年来,杭州市新建完成中小学、幼儿园500所,新增学位46.03万个,绝大部分新建项目落在了人口流入多、流入人口年轻化、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域。今年全市小学新生达15.4万,创历史新高,杭州平稳地解决了总体入学需求,也源于前期教育资源的合理谋划布局。

  随着接下来生源高峰渐渐向高中引导,杭州对高中学校的建设布局也已着眼于十多年后。到2035年,杭州市区规划新增84所高中。“‘保供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置条件,杭州将规划建设更多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钮俊说。

  今年9月开学,一所所崭新的学校投入使用,看到新校的名字,家长们纷纷吃下了定心丸:崇文教育集团、安吉路教育集团、文澜教育集团、文三教育集团……无一不是杭城响当当的教育品牌。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同富裕”一词被多次提及。要实现这一宏伟愿景,需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名校集团化是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有力探索。这一走在时代前沿的谋略和实践,杭州从20年前就开始起步。

  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上有口皆碑的名校,大都处于老城中心,一时间“择校风”很盛。怎么破题?杭州态度明确: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破题任务落在了老牌名校求是小学身上。

  当时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求是办得好好的,为啥要去办新校?”“好老师派出去,‘牛奶会稀释吗’?”1999年求是小学竞舟路校区开学,2001年求是小学华立星洲校区建成开办。3年后,从各项跟踪测试来看,两个新校区已跟上本部的步伐,名校优质教育资源顺利扩张。2002年10月,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为目标的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开创了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先河。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2004年9月,杭州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确立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这也被新华社列为中国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名校集团化最显著的影响,是名校可以为新成员校直接注入成熟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校园文化,让新成员校避免了单打独斗的探索,大大加快了成为‘新名校’的成长速度。”蒋锋说,目前全市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已达70%。

  如果说早期的名校集团化更多以“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民校”为特征实施单体扩张,如今的名校集团化以“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显著特征,从杭州市域层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

  2014年,浙江省推进新高考改革,建德严州中学校长赖忠林依稀记得当时的县中都充满着焦虑:“新高考改革后,中欧体育官方网站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面临调整,该往哪个方向走,大家都在探索。”2016年学校办学迎来转机,严州中学加盟学军中学教育集团。“学军中学每年都会派骨干教师来严州中学挂职送教,带来了适应新高考改革教育理念的同时,还帮助培养骨干教师,对学科竞赛进行指导。”这些年严州中学的发展,让赖忠林难掩兴奋,不仅高考连创佳绩,在学科竞赛上也实现新的突破:2021年学生钱其乐获得第34届中国化学奥赛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

  “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只有为县域培养、中欧体育官方网站留住更多的人才,才能让当地的发展有更好的未来。”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萍说。这些年还有杭二中与桐庐中学,长河高中与桐庐分水高中,杭十四中与淳安中学、浙大附中与淳安二中等相继签约协作,助力县中崛起。

  不仅是建立共同体,这些年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杭州市新建设的高中,如前些年的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杭十四中青山湖校区,以及未来三年新规划的高中,都有一个明显特征:把市属优质普通高中覆盖到杭州的每一个城市新区。近年来,杭州还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等路径,让城里的名师走进乡村学校,带学员,上讲台,带动乡村教师成长,实现“校校有名师”。

  除了市域优质均衡,杭州的教育资源也在渐渐向省域、全国乃至海外辐射。今年3月,景宁中学正式加入杭二中大家庭,4月,学军中学与嵊泗中学签订教育帮扶协议……省域层面教育帮扶的合作越来越多。而在贵州黔东南、四川甘孜、湖北恩施、新疆阿克苏、青海德令哈等地,近年来均涌现杭州教育人的身影,其中不乏“时代楷模”陈立群这样的典型代表,助力打好“教育扶智”的攻坚战。在海外,由杭二中领办的迪拜中国学校,今年迎来了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KHDA)组织的对新办学校的第一次等级评估。在47个评估项目中取得23项优秀,总体评估等级为“Good”,创下KHDA对新办学校首次等级评估的历史最好成绩。迪拜中国学校证明,中国基础教育不仅“走出去”了,还“立起来”了。

  “我们将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推动杭州优质教育资源更广辐射,更好助力‘教育共富’,书写好这份时代答卷。”钮俊说。

  3.实施“三名工程” 构建尖端人才头部矩阵 推进“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今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正式揭牌,杭州又新增了一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短短2年时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带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和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先后启用,标志着杭州高等教育发展迈入新篇章。

  多年来,杭州牢记习嘱托,不断推进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建设。

  对标国际一流现代化大都市,杭州在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上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实现杭州城市能级提升?杭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2017年12月启动“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简称“三名工程”),目标很明确:创人才生态最优城市,聚天下英才共建杭州,引进建设高水平大学,全面提升杭州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短短6年,杭州市已引进建设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重大项目,6所国内一流大学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23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6个高水平科研院所。顶尖高校扎根杭州,越来越多尖端科研成果在这里开花结果——

  前不久,西湖大学王睿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了权威杂志《Nature》,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甲脒铅碘钙钛矿取向成核方法——加入一种叫“戊脒”的添加剂,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带来更好的结晶度、更低的缺陷。“更高的光电效率和更强的稳定性,也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普及更进一步。”王睿教授说。

  去年年底,作为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之一的梦天实验舱,在海南成功升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里一片沸腾。原来,实验舱搭载了一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空间冷原子光钟,其中一个重要部件便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联合国科大杭高院共同研制的。

  让人惊喜的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孵化,还有人才的涌入。比如西湖大学目前已累计面向海外延揽200余位高科技人才,获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占50%以上。开启本科生招生后,已招收两届共153人;国科大杭高院已聘用吸纳包括15名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267名,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四青”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121名。

  为全方位助力市属高校发展,杭州还以“一校一策”方式,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在同类院校中争创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比如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朝着职业本科学校发展,支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争创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支持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

  杭州的城市发展需要尖端人才,也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前不久,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两名学生徐佳燕和路依航,获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赛项一等奖。算上此前旅游职校学生在国赛植物嫁接、病虫害防治上获得的两个一等奖,国赛园林专业相关的3个赛项一等奖中,都有杭州中职学校的身影,“我们实现了一次‘大满贯’。”校长张帆兴奋地说。

  这些年,杭州中职选手不断在省赛、国赛以及世界技能大赛上发光发热。比如,2023年杭州中职学生参与浙江省职业院校师生职业能力大赛中,取得21金35银25铜,并在全国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9金17银2铜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职业技术人才的高成长,源于杭州职业教育加快转型升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八个大字是绕不开的话题。杭州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体、教学实训车间、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技能名师工作室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职教育产教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确定校企合作共同体59个,其中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5个,市县级校企合作共同体44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个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0个、市级教学实训车间50个和市级技能名师工作室30个。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多渠道推进,杭州市正逐步打破体制机制上的壁垒,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杭州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做好高素质技能人才储备。”市教育局副局长孙青峰说。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以前孩子下午4点放学,经常是我或者老公向单位请假,火急火燎地来接孩子。‘双减’实施后,学校开展学后托管,我可以下午5点下班后从容地来接,学校还开设了X课程,帮助孩子培养兴趣,收费也便宜,真的太好了。”这样的形式,让市民张女士感到很舒心。

  在“八八战略”中,处处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这些年,杭州教育系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在改革中一直思考探索如何让教育更有温度,“双减”的落实就是重要抓手。

  “双减”落地后,学后托管时间成为学生们的“美好时光”。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杭州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这背后,除了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更有赖于健全周到的课后服务、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时还通过健全学校作业公示管理、督导评价机制及家校合作机制,真正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每年招生季,总有一大批家长比较纠结。“小区附近有所学校很不错,不知道它的学区如何划分”“心仪学校对落户时间有什么要求”……曾经,这些入学问题不知从何打听,如今杭州的家长只需登录浙里办App,进入“入学早知道”系统,输入学校名称,即可查询相关学校的入学预警信息、分流情况、学区地图、学校信息等,很方便。去年,“入学早知道”还被评为杭州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典型案例优胜奖,并入选省级案例。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这一切的背后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让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更便民、更亲民。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随着国家人口政策调整,多子女家庭同校就读需求显著增加,很多家长咨询同一个问题:家里两个孩子,能不能上同一所学校?2022年,市教育局在双(多)胞胎可申请组合绑定参加民办学校电脑派位政策基础上,出台“长幼随学”政策,有效解决了多孩家庭因孩子不同校而带来的接送困难。今年杭州共有4755户多孩家庭实现“长幼随学”。

  除了出台新政,杭州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全面落实“阳光招生”,严格执行公办“零择校”;继续实施“公民同招”,“民办热”持续降温;积极稳妥推进27所“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工作,其中22所“回归”公办、5所学校规范后继续民办,增加公办学位2.3万个。

  要让孩子在学龄期间快乐茁壮成长,就需要有一个好身体。多年来,市教育局坚持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今年是亚运年,开放力度更是空前,按“应开尽开”的原则,今年全市中小学校开放校内体育场地(馆)共计1184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905个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279个室内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让学生和市民能就近开展体育锻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对于杭州教育来说,百姓之事无小事,‘教育共富’同样一个不能少。杭州教育系统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呵护每个孩子茁壮成长,提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钮俊说。

热线电话:400-388-3624
电子邮箱:admin@youweb.com
Q Q:916433826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48号
备案号:黔ICP备18011890号-7
中欧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入口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7 中欧体育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